国内首个实体化心脏瓣膜疾病中心在沪启用,引领诊疗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5-06-25 05:36    点击次数:129

近日,国内首个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深度融合的实体化心脏瓣膜疾病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瓣膜疾病治疗中心在中山医院正式揭牌启用。这标志着我国心脏瓣膜病诊疗正式迈入“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实体融合运营”的新阶段,为全国复杂心血管疾病综合诊治树立创新标杆。

心脏瓣膜病具有高复杂性、高致死率特点,不仅包含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等不同部位病变,还包括瓣膜狭窄和反流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心脏瓣膜病的治疗通常有药物治疗、传统外科手术和微创外科手术及经导管介入治疗,多学科融合诊治可以帮助患者筛选更适合的治疗手段,一些复杂病例通过多学科协作处理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此外,近年来,全球在瓣膜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多学科融合可以更快速掌握和推广这些新技术,并促进了技术的创新。

记者了解到,心脏瓣膜疾病中心是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综合类)突破性建设任务之一。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的倡议下,2024年7月医院整合心内科、心外科、心脏重症监护中心等资源,率先组建心脏瓣膜疾病中心。经过4个月的试运行及半年的精细化装修改造,中心于2025年6月2日全面投入运营。

作为国内首个实体化瓣膜专科中心,中心打破传统分科壁垒,汇聚了心内、心外、重症、影像、护理等领域的60余位医务人员,形成独立的病房及运行机制,打造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实体诊治单元及诊疗模式。中心由心内科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和心外科王春生教授担任顾问,心内科潘文志主任医师担任主任,心外科魏来主任医师与心脏重症医学罗哲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团队将以介入治疗与微创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聚焦疑难重症瓣膜病的综合诊疗,推动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产业转化的跨越式发展。

业界评价,中山医院心脏瓣膜疾病中心的实体化运行,不仅将提升重症患者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其“一站式”诊疗模式更将为全国心脏疾病中心建设提供可复制的“中山经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